学院概况

ABOUT U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2017年国家确定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中国光谷核心区的东湖之畔,占地7000余亩,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率达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紧邻的东湖绿道为广大师生打造了世界级休闲健身的“后花园”。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始建于1952年,1988年改称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坚持党旗领航,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党委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实力最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学院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再次入选),在教育部历轮学科评估中均位列前三,最近一轮评估结果并列全国第一。2019年完成电气工程学科国际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位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行列。

学院师资力量一流。有教授129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53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已形成一支学术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力量均衡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设有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工程系、应用电子工程系、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强磁场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国家电工电子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

学院学科方向齐全。电气工程学科是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4个创始学科之一,自组建起就是全国重点高校中具有最完备学科体系的电气工程学科,先后获批全国首批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电气工程学科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均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磁理论与新技术(含高电压与绝缘)为特色学科。本世纪初以来,提出并实施了“电气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电力工程”与“强电磁科学与技术”为特色的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新体系。主要研究方向覆盖电能生产、传输、应用、变换、检测、控制和调度、管理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辟了一批新兴前沿学科方向,如:电能存储、先进电工材料与器件、强磁场、磁约束聚变、脉冲功率、加速器、等离子体医学、生物电磁与电磁医疗等。

学院具备国内最完备的电气学科创新平台。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以及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构建了“学-研-产”较为完整的科研平台体系。其中: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了我国脉冲强磁场设施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和磁约束聚变等国家战略,实现强电磁装备与系统的自主可控;电能高密度转换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电气化的国家级平台,催生电能装备的变革性技术与跨越式升级;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大中型托卡马克J-TEXT,是教育部认定的磁约束聚变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基地,因破裂研究的重要成果J-TEXT被ITER国际顾问委员会选定为破裂研究世界四大装置之一;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包含电力安全、新型电机、脉冲功率、舰船电力等方面的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学院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类招生,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校本科生近1800人,高考录取成绩在华中科技大学名列前茅。在校研究生1400余人,90%以上来自于985和211大学。学院建有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课程15门(包括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3门)。2016年以来,学院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学位获得国际互认,2021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企业每年在学院设立的社会奖学金过百万,面向学院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过百场,实现电气学生生活无忧、就业无忧。学生每年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超400人次,近五年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大赛金奖等奖项,涌现出一大批包括“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在内的优秀学生代表。2018年和2022年连续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承担了多批国家重要研究任务。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牵引,牵头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ITER计划专项、863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重大重点项目。国家于2016年开始设立重点研发计划以来,学院承担的项目25项,另有课题38个。年均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十三五(2016)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地校企联合研究院(研究中心),如与国家电网共建未来电网研究院,与南方电网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联合研究院。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水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服务贡献指标名列本学科全国第一。

学院的学术交流活跃。多位教师在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委员会、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国际强磁场协会等重要科技咨询机构中任职。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受控核聚变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应邀参与ITPA国际联合实验,联合承担了7个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共同组织的中美聚变合作项目。十三五(2016)以来承办了国家基金委电工学科十三五规划暨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第二届中国粒子加速器会议、中国托卡马克物理东湖会议、“强磁场领域下的前沿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和第六届IET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际会议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决心顶天立地担大任,追求卓越谋新篇,紧盯“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目标,践行“学院做精、平台做实、研究做深、学科做强”思路,继续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醇化学术氛围,团结务实,求真创新,共创电气工程学科更美好的未来。(2024年5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