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栏

ALUMNU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校友文苑

生活点滴见真情(专访电气学院杨爱媛教授)

——专访电气学院杨爱媛教授

发表时间:2019-10-27 作者:邓宇龙、李岸珂、罗潇然根据采访口述录音整理 浏览次数:

922日一大早,我们便乘坐校车来到了喻园杨老师住的公寓附近。早上8点,正式开始访谈。杨爱媛老师和她爱人非常热情,给我们切水果、沏茶,在访谈过程中,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年轻当老师时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华工精神,我们受益匪浅。

访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从杨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收获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访谈部分内容:

李岸珂:请问您以前一直在华科教书吗?

杨老师:我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我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我原来是纺织工人,后来毛主席要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我就被工厂委派到华中工学院,当时叫工学,工农速成中学读书。

后来领导觉得我有培养前途,就想培养我将来当干部,于是委派我出来读书。因为当时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可以带工资学习,书本什么都不用买,学费都不用交,国家都给你安排好了。但是考大学不一样,要跟普通高中同学一起考,考得上就能读考不上就不能读。因为大学不是基础知识培养,要求更为严苛,如果基础不好,根本跟不上,没办法学习。我那个时候年纪轻,在高中成绩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一考就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

我是属于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我的成分还是工人。我完全是由党培养起来,我很争气,也说老实话,考取大学的人很少,考化工电力系就我一个。

李岸珂:请问您带过的所有班级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发生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吗?

杨老师:我教过船电和团体的电工学,凡是我教过的班,学生都说,我们最喜爱的老师是杨爱媛老师,这是我最惊喜的。我给同学上课也好,辅导也好,都很严谨,也很认真。

我所带的班中,船电861班是全校最差的班,平均成绩是63分左右。那个江浩从来不听课,考零分。他不听课的理由就是老师的课讲得不好,是讲得不好,我后来也去听了。这个班还有一个陈小元,他是从无线电系转到我们班里,在无线电系留级过两次,他问一些同学:“你们觉得所有班的班主任哪个老师最好?”我们的同学介绍说,杨老师好,他就到了我的班。他到我的班后我很奇怪,我说你是学无线电系的,你到我这来干嘛?这是造船的,跟你完全不相答不上钩。他说专业课他不听也不学,考试不及格,第一学年留级,第二学年还留级,第三学年还要继续读那个班,太憋屈了。

既然这个班给我带,我就要把这个班带得最好,这是我的基础思想,但是要带好很不容易。可以说这两个班的每个同学都到我家去谈过话,都到我家去吃过饭,有的同学一次,有的同学几次。有的同学家里困难,就叫他们到我家里加点餐。我跟我爱人都商量,我们做一顿好的,把他们叫来吃一次,另外就是要做思想工作,把他们的积极性提起来。

我在思想上为他们做工作,要他们学好,让他们在校内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思想素质修养,学会交往好的朋友,对人真诚和坦率。我跟他们讲这些,进行的是口头革命。现在让我做的这个采访,我感觉像开一个座谈会,气氛格外令人舒心,关系让人倍感亲切

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党给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职责。我作为一个党员,这些都是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今天跟你们说起这些,就是希望你们能像我教的这两个班的同学那样,好好地带动班里同学,搞好同学关系。

退休以后,我搞了好几年的党建工作,就是发展大学生的党员,要查看资料,写写材料,跟发展对象谈话。每个工作我都很认真的做,后来就评了优秀党员,这等于是退休以后最后一个优秀党员。 发了一个奖状给我,在我卧室的门口贴着。我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事,这一做事就要认认真真做,把它做好。发展党建工作,该发展的不该发展的我都很认真的分析。有毛病的,我绝对不会发展。特别是那些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这种人我绝对不会发展他当党员。因为他当党员以后,会自以为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那对群众绝对是件坏事。 这样的人要进行教育,要重新培养,不管他当班长也好,当秩序员也好,在我手里我都不会通过,反而有一些人工作很踏实,尽管不是干部,但是对党很热爱,从其写的材料各方面都能看出来。这样的学生我会通过。就看材料这方面而言,我从头到尾每一份材料都看,看得很仔细,而且做笔记,做完笔记后,还会把我的笔记进行整理。

访谈结束后,我们感悟颇深。邓宇龙这么说到:杨老师非常和蔼,她很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并为我们讲述她的教学经历,杨老师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入电气行业。她教人以情,晓人以理,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班级中,真真切切的理解每一个同学的故事,用自己的真诚与行动讲述着道理。就像一颗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杨老师用最朴实,最真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与老师的温度。或许正是如此,20年过去,她的学生却没有离开,每次聚会大家都尽力汇聚一堂,只为与曾经最温柔的阳光见一面。只为再次感受大学时代那曾经照亮自己人生的老教师。

罗潇然同学这么说:我十分感谢学院能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去接近高龄退休老教师,去聆听她们的故事,追溯几十年前的历史,去目睹她们与华科的风采。我们这次采访的杨教师,虽然已高龄80,却格外有精气神。她和我们亲切的交谈了一个半小时,主要是讲她的教学经历。当她谈起她教的应电911班时,眼里散发光彩,止不住地为这个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学风班的班级而感到骄傲。杨教师待学生如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给予他们身心上的帮助。她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对待工作严谨认真,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华中工学院的未来。我会以杨老师为榜样,勤勤恳恳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做事,为华中科技大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