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栏

ALUMNU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校友文苑

感恩母校,心系后辈(专访电气学院袁礼明老师)

——专访电气学院袁礼明老师

发表时间:2019-11-08 作者:娄超、吴新鹏、徐秋钰,根据袁礼明老师采访口述录音整理 浏览次数:

朴素的穿着、慈祥的面孔,温和的笑容,这是袁礼明老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922日下午,我们看望并采访了袁礼明老师,听他讲述了自己与华中大电气学院的故事。

始终关心母校发展

袁老师首先向我们详细地讲述了华中工学院的发展历程。195211月,中南行政委员会所属文化教育委员会召开高等教育计划会议,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院校---华中机械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和中南水利学院。到19535月,华中机械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机电互补,华中工学院便由此正式成立。学院的机电系则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

袁老师正是在华中工学院建校初期就读本科生。他说自己刚进入学时,学校还位于武昌的郊区,交通十分不便。袁老师笑着拿自己举例:当时他拿到了一张乒乓球赛的门票,但是就为了观看这场比赛,连夜步行往返近20公里。

对于学校初期的情况,袁老师说,由于我校由四所学校联合建立,学校内部非常和谐,学生之间没有帮派之说,这是其他的学校不具备的良好风气。看着现在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华中科技大学,袁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国家真的是进步巨大。华中工学院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建立的,是唯一一所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历程的学校。”谈及母校之时,袁老师饱含感激与欣慰之情:感激母校对他的培育之恩,同时,袁老师目睹母校栉风沐雨、步步发展,像是看待自己孩子一样看待这所学校,充满了欣慰。

生活上严于律己

我们询问袁老师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袁老师便为我们详细地讲述了他的日常生活。作为一名老党员,袁老师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他关心时事,每天看报纸、看《新闻联播》,样样不落;他生活简朴,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扰,保持内心宁静,生活简单规律;他还坚持锻炼身体,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六点钟准时起床,分早晨、下午和晚上三个阶段进行身体锻炼。虽然年事已高,生活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便,但袁老师依然坚持独立生活,尽量不给子女增加负担。他说:“老人照顾好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就是对子女,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为构建和谐电气做出贡献

我们问袁老师在退休之后还在做怎样的工作,袁老师笑着说:“现在我年岁渐高,身体多病,腿脚不便,眼睛视物不清,不能继续教书育人了,就只好做点其他的小事情来帮助我们电气学院。”袁老师负责老同志之间的调解工作。由于一些遗留问题,在退休教师队伍中总存在着不和谐。袁老师常常主动找到那些有矛盾的退休教师,以中间人的身份,劝慰他们放下过去矛盾,以包容之心悦纳他人。在袁老师的协调下,一些教师间不愉快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袁老师一方面积极向学校反映老同志的各种想法,一方面积极在老同志之间做好思想工作,替学校和学院解释政策。他时刻关注并支持学院的发展,例如,为了保证学院电气大楼的建设尽快开工,学校进行了经费募捐,他慷慨捐出1000元,在教师群体之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心系学生,关心下一代成长

袁老师说,他特别喜欢与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交流。他认为大学生充满朝气和活力。因此,袁老师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他经常出现在操场、食堂等学生密集的场所,走进并融入学生的生活,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袁老师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经常教育学生应当学会管理、约束自己,生活要规律并节制,如果态度散漫,放任自流,大学四年终将一无所获。他说:“学生要自己规划人生,约束自我。这种约束不是来自体制等外界压力,而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原则的坚守。”

对于军训这一热点话题,袁老师认为,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军训,要喜爱军训生活,他认为军训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既可以使新生摆脱假期比较松散的生活状态,磨炼他们的意志,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对于学习方面,袁老师告诫我们刻苦学习: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四年,决定了进入社会之后究竟是“你选择社会,还是社会选择你”。只有珍惜大学之中的学习机会,合理规划,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锻炼各方面能力,四年之后才有选择社会的权利。我们又提出目前“大学生到课率低”的现象,想听听袁老师的建议。袁老师认真地道:“任何老师的授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所讲的内容都是老师的思想浓缩而成的精华,是老师多年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所以专心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有些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同学。”

在采访的最后,袁老师想让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思考一个问题:将来的工作标准是更倾向于物质的还是更倾向于兴趣的。袁老师说,如果找工作只是关注工资的高低就太过肤浅,满足一时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我们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奉献社会。

感恩母校,心系后辈,这是我们对袁老师的最深印象。袁老师作为长者,也向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提出了建议与希望,我们也一定会将袁老师的谆谆教诲牢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