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榜样】一枚党徽一份责,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先锋,示范先行,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表率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师生奋勇前行,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电气学院党委开展了“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自活动开始以来,一批优秀党员展现出甘于奉献、吃苦在前,勇于担当、拼搏在前,勤于探索、创新在前的良好精神风貌,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党员师生立足岗位、创新进取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近榜样,感受榜样,学习榜样。
党员示范岗发挥作用情况系列报道
彭涛,中共党员,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工程总工艺师。彭涛教授秉承科技报国的信念,坚持发扬党员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科研人员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担当。
创新突破: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磁体绕制就像绣花,失之毫厘就会前功尽弃。"这是彭涛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2010年那个酷暑,他带领团队在40℃高温车间里连续工作12小时,为突破75特斯拉磁场强度大关,缠绕导线与纤维数万圈,终以“零失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当实验数据定格在75.3T时,现场爆发出欢呼——这不仅刷新了软铜绕制磁体的世界纪录,更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长达15年的技术垄断。
近年来,彭涛教授团队通过在脉冲磁体设计理论及工艺上的创新突破,克服了国产导线强度不足的劣势,研制了系列高参数脉冲磁体,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强磁场领域的领先地位,在2025年初更是研制出新型高场用户磁体投入磁特性实验站使用,一举将强磁场中心常规用户磁体磁场强度从60T跨越式提升至70T,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彭涛教授还带领团队在100-300T单匝线圈超强磁场系统方面开展理论分析方面,建立了单匝线圈在大电流放电时的等离子体流体动力学模型,为超强单匝线圈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育人匠心:在学子心中播撒科学火种。“科研报国需代代传承”,这是彭涛教授的教育信念。他担任电气校交1902班教师班主任期间,将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深度融合:通过精心设计“未来规划”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志向;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班级成员在竞赛中屡获佳绩,英语四级通过率达100%,两度获评“优良学风班”。学生们评价他“严肃而亲切”,既是科研难题的解答者,也是心理困惑的倾听者,“彭老师的言传身教,向我们生动诠释何为科学家精神与家国情怀”。他连续获评“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其育人实践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的典范。
薪火相传:锻造科研"国家队"。作为参与强磁场一期建设的骨干,彭涛教授在二期优化提升项目中肩负双重使命:既是“总工艺师”严把技术关,又是青年团队的“领路人”。在一期建设中,他放弃个人快速出成果的机会,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自主开发磁体设计工具、绕制脉冲磁体,实现设备85%自研率,填补国内空白。如今,他将经验倾囊相授,指导年轻教师攻克磁体冷却、稳定性等难题,为冲击110T非破坏性脉冲磁场的世界纪录,确保二期项目“性能更优、能耗更低、开放共享能力更强”而努力。
党建引领:把初心写在攻关一线。“党员就该冲锋在攻关一线!”彭涛教授始终以行动践行初心。在支部建设中,他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等老一辈科学家座谈,以“红色基因”激发青年使命感。他带领的磁体团队在“高噪音、高粉尘”环境中攻坚,党员带头轮班值守,确保设施安全运行超10万小时,用“钉钉子精神”诠释“国家队”的担当。
向巅峰进发:书写科技强国新篇章。“强磁场二期将实现磁场强度、精度、实验效率的全面提升,成为全球磁体技术的标杆!”彭涛教授充满信心。从青涩博士到磁体技术攻关科研工作者,从手工绕线到引领技术革命,他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与科学家的执着,为我国强磁场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彭涛教授正带领团队向着“领跑世界”的目标全力进发!这,就是一位党员科学家的报国答卷;这,就是强磁场事业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