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榜样】党旗引领创新路 强磁场中铸辉煌

——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太赫兹技术科研攻关党员先锋队

发表时间:2025-06-30 作者:强磁场中心 浏览次数:

【榜样】一枚党徽一份责,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先锋,示范先行,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表率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师生奋勇前行,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电气学院党委开展了“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自活动开始以来,一批优秀党员展现出甘于奉献、吃苦在前,勇于担当、拼搏在前,勤于探索、创新在前的良好精神风貌,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党员师生立足岗位、创新进取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近榜样,感受榜样,学习榜样。


党员先锋队发挥作用情况系列报道


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实验大厅里,一组标注着"800GHz/150W"的银色装置正发出细微蜂鸣。这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太赫兹波源,承载着一支党员占比100%的科研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艰辛历程。面对发达国家长达15年的技术封锁,以韩小涛教授为首的6人党员先锋队,用5年时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前沿科学装置装上了"中国芯"。

1 党员先锋队带领的太赫兹技术攻关团队


党小组认领"硬骨头":把实验室变成攻坚战场

2021年春,当美国商务部将太赫兹回旋管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时,正在研制800GHz回旋管的韩小涛团队突然失去关键测试设备供应。"进口混频器断供,我们就自己造!"支部会议上,肖后秀教授率先立下军令状。这支由6名党员组成的科研尖兵,把党小组会开在实验测试间,用"支委包干课题、党员认领难点"的机制展开突围。

回旋管专家肖后秀带领所在小组扎根实验室237天,创新提出"角向离散磁控注入枪"结构。通过优化阴极曲面精度至0.1微米,将电子注横向速度离散度从15%压缩到4.8%,破解了制约太赫兹源功率提升的世界性难题。"最关键的72小时实验,我们党员轮流值守设备,时刻关注测试指标动态。"青年党员张绍哲指着实验日志上的温度曲线回忆道。

2 科研攻关党员先锋队自主研制的回旋管太赫兹波源


红色引擎驱动创新:核心技术百分百自主化

40T脉冲磁体控制室,一组实时跳动的数据见证着党员的智慧结晶——欧阳钟文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多级磁场精密调控系统",将磁场稳定度控制在±0.01%,相当于在百米赛跑中把误差缩小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项突破使我国成为继德、日后第三个掌握平顶磁场技术的国家或地区。

"每个技术节点都有党员牵头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韩小涛展示着自主研发的GYROCOMPU设计平台。该平台集成12项专利技术,使回旋管设计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7个月。团队构建的全国产化测试体系,包含精度达0.1GHz的太赫兹频率测量装置,彻底摆脱了对进口设备的依赖。2023年6月,团队研制的800GHz二次谐波回旋管在14.85T磁场下实现TE8,5模式稳定输出,功率密度较传统设计提升50%,达到150W国际先进水平。


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锻造科技报国"先锋队"

DNP-NMR实验站建设现场,悬挂着的"党员责任区"标牌格外醒目。这支队伍创新"党小组+学科交叉"机制,将组织力转化为科研生产力。在攻克太赫兹波传输效率难题时,材料学科党员突击队开发的新型准光模式转换器,使波导传输效率从60%跃升至85%,相关成果入选《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年度亮点论文。

"困难时刻党员先上"的担当精神,让这支队伍3年内创造多个"中国首次":建成40T/10ms平顶脉冲磁场系统,开发出385-803GHz宽频可调谐源。他们的奋斗轨迹刻印在48项发明专利、5项行业标准中,更书写在强磁场二期工程每天刷新的进度表上。

图3  韩小涛教授带领太赫兹技术攻关党员先锋队进行实验测试


1THz新高峰进军:红色基因激活创新动能

站在新一代1THz/300W样机前,韩小涛和队员们正在调试新型角向离散MIG结构。"党员示范岗"的标识在控制台上熠熠生辉,实时监测屏显示着功率曲线稳步攀升。通过优化磁控注入枪的极靴构型,团队已实现太赫兹源瞬时功率突破200W,为建成国际领先的双电子ESR实验站奠定基础。

这支由技术骨干党员组成的科研攻关先锋队伍,正以"揭榜挂帅"机制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在他们绘制的技术路线图上,2025年将完成1THz大功率源工程验证,推动我国太赫兹技术实现在量子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当科研攻关遇上党组织优势,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创新动能。"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李亮教授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