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Student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新闻速递

电气学院在第一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获得佳绩

发表时间:2022-09-27 作者:许文立 浏览次数:

2022年9月15-17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承办,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第一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成功举办。

我校电气学院共有4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并获“优秀组织奖朱东海邹旭东陈新宇三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本届大赛以“迎接双碳,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为主题,共吸引了全国817支队伍参赛,经初赛、复赛及决赛等重重筛选,评出了本届大赛硬件、软件类特等奖各1项,一等奖各4项,二等奖各15项,三等奖各40项。

   

第一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开幕式

备赛期间,指导教师朱东海、邹旭东、陈新宇、石东远悉心跟进,挖掘参赛队伍项目优势,陪同团队开展项目优化、直播展演等环节,学院杨勇、张蓉、尹仕、易磊等老师协助竞赛的组织管理,并提供了大量指导与支持,辅导员许文立、董蛟龙提供后勤保障,共同助力我院斩获佳绩!

祝贺以上获奖团队!为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获奖团队点赞!


附件:获奖名单和项目介绍

获奖名单

作品赛道

作品名称

参赛学生

指导教师

奖项

硬件类

双馈风电机组无撬棒故障穿越控制技术

马玉梅 朱海鹏 徐秋钰 孙博闻 张艺飞

朱东海

邹旭东

一等奖

硬件类

惯量锁相环——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惯量支撑技术

周仪旎 李哲雨 孙国骞 王心妍

朱东海

邹旭东

二等奖

软件类

多时间尺度下含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度决策机制

潘弘宇 何昱亮

何振远

陈新宇

二等奖

软件类

电力系统主接线图智能识别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杨晨,滕宇航,何怡璇,黄思哲,杨吕阳

石东源

三等奖



项目介绍

01  硬件类:双馈风电机组无撬棒故障穿越技术

指导教师:应用电子工程系 朱东海 邹旭东

团队成员:马玉梅、朱海鹏、徐秋钰、孙博闻、张艺飞

大规模开发风电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故障穿越技术是制约未来风电友好并网的“卡脖子”难题。但现有保护方案依赖撬棒装置,吸收无功多、转矩脉动大,难以适应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为此,本项目提出了基于电感模拟及指令前馈的新型穿越控制方法,突破了电网电压跌落80%故障下无撬棒可控穿越运行的难题,使得新能源设备与“电网友好”不再困难。


02  硬件类:惯量锁相环——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惯量支撑技术

指导教师:应用电子工程系 朱东海 邹旭东

团队成员:周仪旎 李哲雨 孙国骞 王心妍

大规模开发风电是贯彻“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比例风电接入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然而,显著区别于传统同步机,风机的转速与电网频率不存在耦合关系,对电网几乎不表现惯性。研究团队从相位动态的角度揭示了频率响应的物理本质,然后通过类比同步机相位运动方程和锁相环结构,提出了惯量锁相环新型控制策略,该方案从变流器层面修改控制结构,极大地发挥了控制器的调控潜能。


03  软件类:多时间尺度下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调度决策机制

指导教师:电力工程系 陈新宇

团队成员:潘弘宇,何昱亮,何振远

面向双碳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研究适用多时间尺度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关键技术,充分发挥风光水火储互补互济的优势,解决目前弃风弃光现象频发,发电资源优化配置较差,电网调度策略较为保守等问题,分别考虑中长期,短期与实时调度,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并网,提升风光水火储等多类电源主体的综合协调能力,缓解电网频繁阻塞,降低不确定性对电网的影响,促进新能源足额消纳,从而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04  软件类:电力系统主接线图智能识别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指导教师:电力工程系 石东源

团队成员:杨晨,滕宇航,何怡璇,黄思哲,杨吕阳

电力系统软件在开展实际业务前,普遍需要构建电网主接线图,用于描述电气设备及其网络连接关系。这项工作目前需要人工参考设计原图进行构建,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阻碍电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为了实现对电网主接线图的数字化识别,提出了一套智能识别方法,实现了接线图中电气图元、拓扑关系、文本标签等关键信息的辨识与提取,生成XML 格式的数字描述文件。同时构建了一套数据交换接口,允许其他软件解析生成的XML文件实现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的自动识别与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