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党务动态

电气学院关工委组织师生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6月5日参观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纪实

发表时间:2018-06-07 作者:孙亲锡 黄少杰 浏览次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概念和新思想的内涵,切实感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安排下,学院关工委和学工组于65日下午联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紧跟新时代,领悟新思想,探索新能源,促进新发展”,902017级本科生与70名退休老教师共同前往坐落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新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康勇教授、研究院资产经营与创业管理部代荣修部长给予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为了增强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学院党委在活动开始前为师生提出了了四个方面思考讨论题。一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概念,新时代指的是什么;二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经常提到的“新思想”全称,以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容;三是新能源有哪些,为什么称为分布式能源,为什么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四是电气行业在新能源研究的浪潮中能贡献什么。这些讨论题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预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增强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师生乘坐四辆大客车到达未来科技城新能源研究院,首先在楼前广场集中合影。因为参加的人数比较多,师生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有20多位老同志和30位本科生同学,三个小组分别按照参观未来科技城规划展厅、新能源大楼展厅和到新能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A05会议室座谈的顺序依次有条不紊地轮流参观座谈。

通过观看未来科技城的宣传片,大家了解到这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内,包含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及其他新兴产业。研究院通过整合国内外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利用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武汉市政策与市场资源,努力在传统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利用、新能源产生链、能源互联网及能源政策等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培养一批新能源领域创新型技术与企业。

新能源研究院大楼是国内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以希望、卓越和繁荣为设计理念,被称为武汉新能源之花。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到,马蹄莲花朵是大楼设计的灵感之源,花心朝向太阳;屋顶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中心花蕊顶部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大型风光互补与建筑一体化系统是整栋楼的核心创新点,让大楼14%的用电来自自身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而大楼的雨水回收系统设计,每年可节约用水3800吨,年节水率达38%。大家在顶层漫步时,不少老师与同学们都惊讶连连、赞叹连连,这栋楼复杂的钢架结构和设计的奇思妙想,让新能源融入日常生活中,不再遥不可及。

三个参观小组分别开展了师生交流座谈会。陈德树教授在交流中指出,要正确认识“新时代”,有必要学习研究“旧时代”,看一看走过的路,我们国家在旧中国受尽苦难,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经历了建立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下一步要强起来,你们年轻人是强起来的贡献者和见证者,任务艰巨和光荣;无论是在以前、现在还是未来,电都是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应当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为己任,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胡希伟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新能源的分类,介绍了我国核能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说明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展示了聚变研究成功后永远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美好前景,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李劲、李朗如、胡希伟、邹云屏、翁良科、朱明钧、李志文等老同志就新能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与同学们热情交谈。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渴望知道在新能源研究的浪潮中毕业后的他们能做什么,老教师们也兴致勃勃为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对于已经接触实验但又经验不足、迫切希望获取更多资源锻炼自己的学生,老教师们指出,实验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学院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验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有更高追求的同学也可以尝试参加学科竞赛培训。在专业与就业之间的抉择上,老教师们也提到,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弘扬爱国精神,要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老教授表示,新能源并网可能是电力系统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怎样在以保证系统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清洁”电能,是同学们努力学习的方向。

讨论会时间虽短但大家兴致很高,学生的求知欲与老师的热情交织,意犹未尽,让这次参观活动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开创了学习十九大报告新模式。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牢牢掌握发展理念,勇担创新使命,从容应对前行途中遇到的重重风险与挑战,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气壮山河的远方。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参加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中国的历史方位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看待发展问题当从“长程历史”想问题,以“世界视野”谋对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应当认清时代局势,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为中国发展尽一份力。

学院党办主任朱瑞东,辅导员萧珺、柳子逊、许文立和教师班主任郑玮、研究生班主任闫林芳等同志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