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education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教务动态

裴雪军教授团队出版《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

发表时间:2025-04-29 作者:愈颐 周鹏 浏览次数:

由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应用电子工程系裴雪军教授团队撰写《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近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裴雪军教授团队二十年来对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并吸收了国内外关于电磁兼容最新的标准规范和理论方法,全面介绍了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电磁兼容的原理特点、测试方法、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

以新能源、电气化交通、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行业都对高性能电力电子装置有紧迫需求。但是,电力电子装置采用开关工作方式,天然具有发射电磁干扰的特性,使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层出不穷,且干扰强度随着新型宽禁带半导体的使用进一步增大。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通过传导和辐射的耦合方式,严重污染周围电磁环境和电源系统,同时也会影响自身装置中的电子元件的可靠运行。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电磁兼容已经成为行业瓶颈难题。

近二十年来,裴雪军教授团队对工程项目中发现的未知问题持续深入探索:为什么多级EMI滤波器抑制效果不如预期?是否与滤波器级数越多,插入损耗越大的认识相违背?不同类型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干扰源的振铃幅值和频率相差很大,难以建模准确,受什么机理影响?由多个装置组成的系统级电磁干扰相互耦合,该怎么进行干扰源定位诊断?现有传导和辐射的准峰值测试耗时达数个小时,能不能几个分钟就测出结果?时域仿真精度高速度慢,频域仿真速度快精度低,能不能把它们融合起来实现折中的仿真方法?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裴雪军教授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EMI滤波器失效机理、设计规则、高频性能优化方法;电磁干扰源的振铃机理、建模技术、抑制策略;基于频域扫描路径和时域解析干扰源的时频域仿真理论;辐射电磁干扰诊断技术;EMI接收机准峰值检测原理和高速检测算法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理论体系,也正是该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立项和准备期间,康勇、彭力、陈材等教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也对本书的编撰和审阅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也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专著建设项目”的资助。

本书系统构建的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基础理论,涵盖测试、诊断、仿真和抑制等关键技术领域,丰富了电磁兼容设计的范式与方法体系。期待裴雪军教授团队编写的这本新书能对我国电源行业电磁兼容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裴雪军教授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装备及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曾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台达电力电子教育基金会中达青年学者和华中卓越学者等学术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台达科教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和企业应用项目多项。裴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授权发明20余项,专利转化2项。曾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参与编制IEEE-SA技术标准。裴教授目前还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武汉电源学会理事长等学术兼职。在中国电源学会“高品质电源电磁兼容性高级研讨班”中授课10余次。


相关链接:机械工业出版社官微

https://mp.weixin.qq.com/s/Y_06N3vZvfR5SeSDgN2R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