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1963级电机系校友返校忆青春岁月

发表时间:2018-09-20 作者:电气新闻宣传中心 孙心怡 浏览次数:

55年前,华中工学院电机系迎来了一批优秀的学子,他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学校及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2018918日,6368届电机系校友们归校,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举办座谈会,共忆青春岁月。

63级同学们的上一次集体聚会距今已整整25年了。会议开始前,久未聚首的校友们早早就聚集在了交流中心的门前,开始了热烈而亲切的交谈。

 

上午九点整,座谈会开始。本次会议的主持人,也是本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王幼成,热烈欢迎了参会的同学们、老师们、领导们。本次参会的有63级电机系8个班共113名同学和他们曾经的老师们:姚宗干、张勇传、詹琼华、李朗如、黄国材、王岩、朱涵樑、陈崇源等,以及电气学院的陈晋党委书记和罗珺副书记。

郭熙丽校友为本次聚会赋诗一首,她忆起初入学时的兴奋之情:东湖之滨,喻家山旁,懵懂年华,喜进大学堂;并对老同学们送去祝愿:我辈不老,日月寿长,互道珍重,祝君永安康!最后总结成一副对联,上联是,“喻家山松柏苍劲 容颜未改 盛装迎故友”;下联是,“华科大精英荟聚 面貌焕然 华彩接亲朋”;横批:“喜逢老校友回家”。

 

华中工学院1955届本科第一班的学生、曾任华中工学院的副校长姚宗干为本次座谈会致辞。姚宗干一直殷切关注着学校的发展,他忆起五六十年代的校园生活,那时电专业的同学们学习的最大困难还是缺电,而今日,学子们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诸多学习资源,这离不开历届校友的努力。他仍引用了朱九思老校长的名言:校友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天然纽带,对同学们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在保重身体的同时,也能继续关注学校的发展,常回来看看。

   

之后,张勇传院士发言。作为华中工学院第一届学生,他见证了学校数十年来的变化,光秃秃的喻家山如今已郁郁葱葱,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如今也已白发苍苍。往昔五年朝夕相处,如今五十年后再聚首,他见到同学们似曾相识的脸庞十分感慨。同学们仍像从前一样认真地听着老师发言,并报以热烈掌声。

   

陈晋为前辈们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电气学院近年取得的成就及发展方向如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第一批建设双一流学科等。未来,新电气大楼、电工实践基地将为学生营造更优良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同学情谊深,师恩最难忘。彭希平校友代表全体同学谢师恩,她向与会老师们深深鞠躬,向所有教育过他们的老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激昂慷慨的发言让掌声久久不息。

     

 最后,主持人展示了63级辅导员张秀梅发来的视频,以及未能参与此次聚会的同学们送来的祝福。

会后,时隔50年,63级的同学们又站在华中大的校园里一起拍摄了集体照,并组织在百景园餐厅聚餐。

正如青年园里连绵不绝的朗朗读书声,华科学子将传承前辈们的精神和意志,秉持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的校训,继续前行。

 


附件:

1963级校友郭熙丽的诗(2018918日)

 

伏暑已过,九月菊黄,又见秋风送爽。

午间燥热,早晚渐凉,莫忘添衣裳。

 

亲爱的学友,你们可曾记得,55年前,你我进华工时的那付对联:

喻家山盛装以待,

工学院殷勤相迎,

欢迎新同学进校。

 

忆当年:

东湖之滨,喻家山旁,懵懂年华,喜进大学堂。

九思指路,众师教导,红色摇篮,沐和煦阳光。

教室宿舍,食堂操场,求学生涯,终生永难忘。

图书馆内,挑灯夜读,青年园里,背诵声朗朗。

听课路途,脚步匆匆。运动场上,英姿好飒爽!

莘莘学子,茁壮成长,学业有成,赴基层边疆。

任其艰苦,惟有勇闯,敢想敢干,重任肩上扛。

喻园精英,社稷栋梁,才华尽显,写万篇华章!

风雨50载,鬓发染霜,几度辉煌,转瞬成过往。

……

 

观时下:

年逾古稀,俊俏夕阳,身卸重负,不逞当年强。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网络微信,自娱自欣赏。

漫游山水,强身健体,美食养生,话快乐健康。

今日聚首,唏嘘感慨,举杯共饮,相拥话衷肠。

我辈不老,日月寿长,互道珍重,祝君永安康!

 

55年前我们是风华正茂,

55年后我们乃正红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