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学院新闻

战疫书信传情,薪火相传育人

——电气学院关工委组织师生书信传情

发表时间:2020-07-10 作者:孙亲锡 柳子逊 朱瑞东 浏览次数:

疫情突如其来,病毒肆虐,武汉封城,艰难防疫。在这特殊时期,深处疫情中心的电气学院75名离退休党员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年轻电气学子,在疫情中因地适宜创造性的通过线上书信往来,延续着讲好电气故事,传承华工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相互传达了关爱之情,鼓舞了战疫斗志,坚定了必胜信心,增强了师生的“四个自信”,描绘了一幅“同心同德、抗疫必胜”的动人画卷。

疫情期间,学院50余名学生纷纷响应学院关工委倡议,自发用信、海报等方式,向身处疫情中心武汉的老教授们表达感恩之心,送去温情和关爱。

疫情期间的二月份,寒假回家过年的同学们听说学院许多退休教师都留在武汉,被困家中足不能出户,很多人衣食住用非常不便,还有的老师购买必须的药物也碰到困难。同学们自发开展了为老师们写一封信的活动,学院党委、学院光工委因势利导,在各年级辅导员和退休党支部书记尹小玲的引导带领下,积极响应“书信抒怀”活动,电气莘莘学子从祖国四面八方写信给我们的老党员,向老师们表示了深切挂念和美好祝福。

“李老师您在武汉一定要注意防护,希望在美丽的华中大还能聆听您的教导,向您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是本科1710班王周鑫写给李劲老师的信中的内容,其中流露出了由衷的关心和感谢。

“华中大人在疫情期间扛起责任,冲锋在前,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特殊时期,请您一定保护好自己,等到疫情过去,春回喻园,我们再去看望您!”在写给电气学院退休老党员陈德树教授的信中,电气1809班入党积极分子李哲雨表达了自己受到的激励以及对老师的关心。去年11月,李哲雨与18级的另外两名预备党员——电气1804班的李嘉泽和电气1805班的秦沈熠组队探访了学院老教授、中国继电保护泰斗陈德树。陈老师年逾九十,仍把约会地点定在动态模拟实验室,以便能在采访结束后,继续进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陈老师独自骑车准时赴约,身体硬朗,行动干练,退休二十年仍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发光发热,给三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嘉泽就在的文章中写道:“我被陈老师对学术的严谨和坚持打动,我认为做学术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于学术,将自己的美好年华全部奉献给科研。”三名学生都向陈老师保证,会严谨钻研,知行合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还有许多同学在信中向老教师汇报了自己的成长进步,汇报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思想状态和学习动态。

“吃一次最苦的苦,那以后什么苦都不会怕了。您说的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纵然之前遇到的一些困难,但现在看来都只是我成长路上微不足道的垫脚石而已。”“胡吉伟班”的张俊钊同学向邹云屏老师提到自己解决困难后的成长感悟。

“您那天下午的耐心指导,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专业认知上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启迪,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在信中,本科1803班徐秋钰感谢了袁礼明老师的谆谆教诲。

“之前我经常想着如何提高能力包装简历,总认为必须获得相应成就才算不负自己。但在拜访您之后我觉得‘不负自己’显得那么渺小,远远不能成为理想,理想应和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激情。”1708班张梦圆在写给叶妙元老师的信中表达出对实现个人价值更深刻的理解。

“学院老师近期正在为‘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而努力,他们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在网络上实时解答疑问,把疫情对我们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作为学生,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在华中大’。”1708班张龙翔在写给姚宗干老师的信中,从学生视角汇报了学院教学近况,分享了自己对线上学习的真实感受。

电气学院的莘莘学子与老同志之间能有这么深厚的忘年师生情谊,得益于学院持续组织“传承华工精神,讲好电气故事”等活动,在青年学生和老教授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之桥、爱心之桥、传承之桥。

近年来电气学院党委大力支持学生党支部与退休党支部联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老党员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汉口参观“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和“八七会议会址”,到武汉未来科技城参观“新能源研究院”,极具“星火传承”特色的主题活动,不断加深了新老党员的感情。

2019年国庆节期间,学院开展“传承华工精神”家庭访谈活动,为新一批同学和退休教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由70多名学生组成的22多个小组(主体是本科生,还有部分研究生)作为学院学生代表分别前往20个离退休老教师的家中,向老同志送去党组织和师生的问候,表达对老同志的敬仰之情,请老教授讲述学校和学院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撰写“口述历史”文章。正是一次次、一批批新同学和老同志的不断交往、面对面的讲述和倾听,使老同志、老教授们深深感受到老有所为的快乐,他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老同志们在言谈举止中表达了对青年学生深深的期望,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华工精神,从而鼓励了青年学生为建设双一流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病毒无情,关爱无疆!“疫情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收到青年学子的来信,老同志们非常感动,他们纷纷回信,勉励同学们在特殊时期更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要认识到新一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收到“家书”的60多位老教师感动不已,半年前学生们的访谈好像就在昨天,情景回放,倍感幸福!老师们纷纷提笔写回信,满怀激情书豪情

党支部书记尹小玲老师信中充满了对学生进步的高兴,“你们三人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应雨桓同学一改学习成绩有所退步的状况,迎头赶上,并顺利的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转正讨论的时候我也在场哦);虞天航同学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进入了班级20多名,真的不容易。你们三位同学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大家都很安全,身体健康,同时不忘责任,关心湖北和武汉的灾情,并尽自己所能,为抗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为你们高兴,为你们骄傲

邹云屏老师寄语“胡吉伟班”学生做好防控,好好学习“在这次全国抗疫的战斗中,你们都做得很好,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好自身的防控工作是最重要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和减压。学生以学为主,得知你们每天都在认真的学习,这很好,也是必须的。”

老同志的回信,使同学们认识到,抗疫实践中体现的坚定信心、巨大凝聚力和超强执行力,进一步证明了共产党的伟大,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才真正是人民的靠山。

“很高兴‘热爱共产党、热爱新时代’的信念已扎根你们灵魂深处,你们自内心迸发出的真情实感感动了我。很高兴‘热爱华中大,热爱电气学院’的思想已在你们心中升华,你们记住了电气学院筚路蓝缕的艰难历程,你们情系电气,继往开来的情怀感动了我。”孙亲锡老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的成长,他继续勉励同学们,“在这特殊时期让我们相会在中国大学MOOC,相会在超星学习通,相会在腾讯会议或腾讯课堂,相会在QQ直播课堂吧,祝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曾克娥老师的回信感情充沛,“我们的国家和人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疫情面前面表现出来的勇气、坚强、奋不顾身冲上战场的精神令全世界人敬佩!多少白衣战土、多少軍人警察及人们舍小家顾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人们的安全健康!这些常让我泪流满面!”“感谢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有力有效地组织这场阻击疫情的战斗!相信咱们都能更坚强更勇敢,活得更有价值!”曾克娥老师在回信中表达出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

老师们的回信勉励同学们,在特殊时期不但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要认识到新一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要以家国情怀托举历史使命,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你们在华中大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应学习到咱们学校‘敢于竞争’的精神,我工作近六十年了,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深深体会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真理!”李朗如老师勉励同学们要传承好华中大精神。

“要想实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校期间必须要做到读书、求知、做人。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杨爱媛老师通过书信提醒同学要知行合一。

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罗珺说,疫情期间处于风暴核心之地的华中科技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抗疫的中流砥柱,义无反顾地扛起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华中大人秉承“既顶天又立地”的华中大精神,立足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发展之要,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服务发展大局;让华工精神代代传承,是我们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将让华中精神融入班级成长工程,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莘莘学子意,浓浓师生情。充满情爱的书信传递,是电气学院传承学院先进文化的一次实践,是退休党支部老党员在抗疫特殊条件下下为“关心下一代”工程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学院将继续开展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跟党走,奋发图强永向前。